7月31日,附属中山医院方舱CT正式投入使用,这将极大地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速度,更好地保障医护人员及其他普通患者的安全,改善患者就医体验,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。
据悉,7月28日方舱医院的舱体和CT设备送达医院,经过两天紧张的装机调试、放射防护检测及人员培训后于7月30日下午投入试运行。这个占地约30平米的“大箱子”不需要进行场地装修改造,2—3天即可快速拆装及运输转移,且插电即用,其具有防水、隔热、四季恒温的特点,能够适应各种环境。
方舱CT具有三大优点:一是搭建在发热门诊外的独立区域,只供发热门诊患者进行检查,减少了患者之间不必要的接触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,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;二是使院内现有CT设备得到高效运转,目前该院有5台CT设备,最多一天的检查量可达1300—1400人次,目前,急诊科的CT经过隔离和通道改造,专门用于发热病人,急诊科的患者分流到其他设备上做检查;三是方舱CT独有的黑科技“天眼 AI 平台”,以智能识别人脸及人体全身位置,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扫描体位自动调整扫描床的高度、进床深度等,使放射科医生仅在操作间就可精准完成患者的智能定位、摆位及扫描,从而降低医患接触的感染风险。
方舱CT外层采用铅屏蔽房,即便将机器调到最大辐射计量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。走进内部,可以看到里面设有患者和医生的双通道,内部包含了独立的扫描间、操作间、紫外线消毒装置等一系列必备设施,可谓是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患者来到门前,按下门铃设备自动开门,患者自助将检查床顶部的纸床垫拉下,覆盖检查床,然后躺在床上即可,机器会自动定位需要照射的部位,10秒即可完成肺部扫描。